老有所养,困有所帮,金山民政工作暖民心、惠民生
前不久,朱泾镇慧农村的老年日托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便利的设施、舒适的环境让居住在周边的村民都高兴不已。除了活动、休闲和娱乐,接下来该日托中心将要提供的就餐服务更让周边的老人十分期待:“环境又好又方便!”

老有所养
这样的日间服务中心,2020年金山区就新建了4家,同时还新建了助餐服务场所5个,新增养老床位700张、示范睦邻点50个,并建成认知症照护床位100张,老年照护服务更加完善。

2020年,金山区各类民生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其中,与群众息息相关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不断完善。一方面,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新建(改造)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1家,实现居(村)委会养老全覆盖。另一方面,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深化“养老顾问”制度,并推动各项惠老政策落实落地。

截至2020年10月底,完成拨付养老服务补贴4569.83万元,惠及9446位老人;开展各类扶老帮困、志愿者服务等公益项目,支出资金524.38万元,惠及老人16500余人;发放老年综合津贴2.06亿元,惠及12万余名本区户籍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发放“为老助浴”补贴资金63374人、228.15万元;累计为全区百岁老人(截至10月底金山区共有百岁老人51人)发放前三季度护理补贴166人次、23.55万元。全区各养老顾问点累计为老人提供咨询服务143次。
其中,“金山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亮点。截至2019年底,金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3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02%,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给养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此,区民政局结合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建设“金山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来整合区内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串联各养老服务组织,将优质、专业的为老服务项目延伸至老人身边,构建既可以托底保基本,又可以覆盖全区每一位老人的普惠制养老服务体系。既解决了金山区因地域宽广而造成的农村养老服务资源配比不均衡的问题,又探索并打造金山特色村居智慧养老新模式。
困有所帮
与此同时,残疾人就业保障不断完善。全区现有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53家,安置残疾人职工1619名。完成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2019年度社会保险费补贴工作58家,共补贴1223.99万元。

2020年,“9+1”社会救助体系(即,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不断夯实。其中,金山区建立了“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并组建一支由熟悉相关救助政策人员组成的“社区救助顾问”团队,从困难家庭和对象的需要出发提供系统服务。
“我们主要对有困难的家庭和就业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政策引导、资源链接服务、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服务,目前金山卫镇22个村居委都设有相关负责人员。”金山卫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会救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除了金山卫镇,目前,金山区共有社区救助顾问254名,其中,街镇救助顾问18名,村居委救助顾问236名。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向城乡低保、重残无业、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累计发放生活救助7.9万人次、8981.09万元,临时救助305人次、25.36万元,特困人员医疗或丧葬费补助862人次、192.01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66万人次、3813.15万元;发放社会散居儿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838人次、157.18万元;发放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5.62万人次、551.19万元;粮油帮困补贴300.59万元。联合举办“蓝天下的至爱”慈善联合募捐活动,募集资金2450.1万元。开展助困、助老、助学、助医等慈善救助(公益)项目27项,支出资金2866.6万元,惠及各类救助对象71万人次。
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疫情期间,金山区还征集筹措抗疫捐款430.1万余元、防疫物资价值约205万元;为防疫一线人员采购物资60万件、支出资金219.9万元;向武汉金银潭医院、市公卫中心、区疾控中心等单位定向捐赠资金210.2万元,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慈善支撑。
今年,金山区将继续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专业社会服务水平,让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更暖民心、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