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便是故乡,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全体员工留沪过年
春节本是一家团圆的节日
然而今年
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全体员工响应号召
大伙儿全部就地留沪过年

贴心“女儿”
今年,二福院的社工王小莉主动要求留沪过年,她说:“老人就像小孩子,每天都需要24小时的看护。今年政策鼓励大家留沪过年,我肯定积极响应号召,老人们听说了也都非常开心。”
院里有一位老人,自老伴去世后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并伴有自杀倾向。经过王小莉的贴心沟通,经常与老人谈心,陪老人在院内花园散步,疏导老人情绪,感受住在养老院的温馨时刻。并告诉老人可以把自已视作女儿,敞开心扉。老人在王小莉的细心陪伴和调解下,慢慢走出失去老伴的悲伤之情,重新展现出久违的笑容,变得更开朗,积极参加院里活动,和职工、居院老人们关系越来越融洽。老人说:“疫情现在又严重了,我‘女儿’能陪着我过年了,我真的感到很安心、很幸福。”

我愿意
二福院一共有100多名工作人员,而且大部分都是外来沪人员。自福利院开展摸排留沪过年人员的情况以来,越来越多的员工表示愿意留沪过年,最后的摸排结果是:全体员工同意留沪过年!
刘伟是一名护理员,老家是安徽的,家里兄妹七人,刘伟排行老六,已经好几年没回过老家了。原本决定今年春节和丈夫一起回家探望家里的长辈,但看到上海的疫情又严重了,院里也同时在摸排留沪人员的情况,当问到刘伟愿不愿意留沪过年时,她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愿意!”
“我少回家一次没事的,我和家里的感情维系不会因此而断,现在疫情严重了,老人们非必要也不能离院了,谁家没有老人,谁又不会老呢,老人把这里当作了他们的家,我们就是这些老人的“家人”,我也必须陪伴着他们。”
“加油站”
在二福院有这样一群可爱、可亲的食堂工作人员,他们保障着全院300多人的一日三餐。为了让老人和奋战在一线的职工们每天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饭菜,他们在后厨寿师傅的带领下起早贪黑、忘我工作着。
眼看春节就要临近,10名食堂工作人员义无反顾响应留沪过年的号召,坚守在岗。为保证300多人的日常用餐不出任何一点问题,有点“强迫症”的他们一刻都不敢放松。7点前准时站在食堂门口,仔细检查采购的食材,确认新鲜程度为质量把关。在闭餐时间,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对食堂各个角落进行消杀。大伙们都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不光我们在努力,大伙儿守在岗位上一连几天不回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虽然没跟大家表达过,但心里真的特别感动……
在疫情防控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食堂的每一名成员用心关爱着每一名老人和职工的饮食健康,食堂就是老人、职工抗击疫情的“加油站”。
绽放的青春
在二福院业务部,有3位护理组长助理,她们都是20岁刚出头的年轻工作人员。这几位年轻的女孩子都来自云南红河,从2018年的学习实践活动起,她们便与二福院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她们已顺利毕业,在二福院参加工作。收到留沪过年的号召后,她们毫不犹豫主动报名,选择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王福花就是其中之一。
当有人问起她:“春节也要留在福利院工作,一定很辛苦吧?”她笑着回答:“能为疫情防控和院里贡献出一份力量,我就很开心也很知足了。”
特殊时期
人在沪上,让爱回家是最深情的祝福
人安才能心安
平安才是最大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