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邻里情,长宁区新华街道构建和谐一家人
培育发展睦邻点是建设老年宜居社区、构建养老服务非正式照料体系的重要内容。自2010年在全区首创睦邻点以来,秉承首创精神,长宁区新华街道一直高度重视培养发展睦邻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社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积极参与,进一步营造了社区浓厚的孝亲敬老氛围,睦邻文化更加蔚然成风。
目前,睦邻点已发展至58个,其中,市级示范睦邻点26个,区级示范睦邻点6个,共780余位老人受益。睦邻点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互助和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在促进老年人增进交往、互相关爱、融入社区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睦邻点工作体系
按照“自愿自治、因地制宜、邻里互助、政府引导”的原则,街道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在睦邻点的发现、培养、发展等各个环节加强跟踪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睦邻点工作体系。
加强统筹规划。街道将睦邻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在社区布局、功能完善、队伍建设、场地使用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居民区党总支工作指导,把睦邻点与党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睦邻点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鼓励多元发展。街道以老年协会为依托,既鼓励睦邻点根据自身需求、经济状况、教育程度等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又引导家属、社区组织、企业等发挥各方优势多元参与睦邻点建设,不断提升睦邻点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比如,有的睦邻点老人文化层次高、文化需求多,就多开展旗袍秀、时装秀、诗画展等活动。
做好日常管理。街道发动老年协会部分理事组建“睦邻点管理工作小组”,对每个睦邻点定期开展检查,指导各睦邻点在日常活动、台账管理、经费使用、人员参与等方面落实市区要求,确保睦邻点有效规范运作。管理小组成员经常克服家庭困难,率先学习、率先示范,手把手教导睦邻点负责人做好活动计划、台账记录等,睦邻点活动搞得更加有声有色。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睦邻点运作机制
满足“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养老情结是睦邻点发展的宗旨,因此,街道多年来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丰富工作内涵,推动睦邻点逐步形成了“向上、向和、向乐、向善、向美”的价值认同,既为睦邻点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居民区党组织和党员深入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加强组织领导。各居民区党总支注重挖掘有“爱心”“公心”“恒心”的“三心”居民担任睦邻点的负责人,并通过政策宣讲、组织活动、关心慰问、结对帮困、队伍培养等方式发挥好党员的带头和凝聚作用,坚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传递到每一个睦邻点老人心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
强化自治共治。街道把老年协会各分会会长与居民区楼组长作为睦邻点的骨干,以兴趣爱好为初心,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坚持每周至少活动两次,吸引企业、驻区单位等广泛参与,打造不拘一格、其乐融融的睦邻特色。如有的睦邻点,多数老人年龄偏大、身体较差,街道老年协会分会长就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积极联系社区医生、护理专家前来系统讲授各类慢性病防治等知识,还定期为老人测量血压,叮嘱老人健康事项,使老人倍感关怀。
引导市场参与。针对老人在健康养生、手工制作、健脑游戏、植物种养等方面的兴趣,街道引入社区学校、企业等专业力量,投入十余万元,在各个睦邻点配送了系列课程,丰富了老人的日常生活,激发了老有所为的积极心态,睦邻点的发展更加欣欣向荣。
倡导互帮互助,推动睦邻点凝心聚力
睦邻点的老人因缘而聚,街道积极倡导大家互帮互助、乐于奉献,推动大家“相识、相知、相助、相亲”,在排忧解难、共享温情中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
共建温情家园。身体不适、应急维修等是老年人常见的困难,睦邻点的老人们各尽所能、出手相助,让老人们心有所托、备感温暖。如,有的睦邻点老人突然生病住院,家里一时难以照顾,睦邻点负责人闻讯后立即上门进行好言相劝,安慰其妻子,并安排睦邻成员到医院轮流值班陪护,还主动送去营养品,帮助其平稳渡过了难关。
共享美好生活。睦邻点的老人们常常在一起聊天、座谈,或者学习时事政治,畅聊国家的伟大变化,共祝祖国繁荣昌盛,或者商量旅行计划,共赏出行照片,在欢乐的回忆中有了越活越年轻的感觉,或者关心社区建设,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扶贫帮困、平安建设等,老有所为让大家更加乐在其中。
共筑疫情防线。疫情突然来临,睦邻点老人们迅速行动,一面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发放防疫物资,一面做好关心关爱,齐心协力共抗疫情。如,有的老人得了重感冒后十分慌乱,睦邻点党员志愿者立即打电话进行疏导、慰藉,帮助其积极治疗,还代为买药买菜,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老人再三表示感谢,志愿者说“我是老党员,关心帮助你们,这是应该做的,不用谢!有我在,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是一家人。
抓好宣传动员,扩大睦邻点社会效应
睦邻点是老人的精神家园,是老人参与和融入社区交往空间。街道老年化程度已达35%以上,独居老人、纯老家庭日趋增多,因此,街道着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培养示范点、打好交流牌、引领新时尚等方式不断扩大睦邻点的社会效应。
培育示范点。认真落实市区有关文件要求,在主要成员、场所设施、功能活动、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培训指导,形成了一批市、区级睦邻点,有力示范带动了更多睦邻点的蓬勃发展,市区新春大礼包的配送更是鼓励了睦邻点成员的信心。
打好交流牌。街道在定期组织睦邻点开展经验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同时,还组织建立“睦邻点群-分会睦邻点工作群-老年协会群”等三级睦邻点微信工作群,及时交流,层层响应,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难点、痛点、堵点,形成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亲密无间的睦邻文化。
引领新时尚。街道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全面发动各睦邻点成员参与投入到新时尚的养成引领工作中来,通过讲座培训、学习交流、从我做起、志愿服务等方式自觉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示范带动周边人群更多实施垃圾分类,把健康生活的理念带入千万家庭,睦邻点的影响也更加广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