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培养机制,健全激励措施,松江区推动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为了让养老护理员进得来、留着住、稳得了、干得好,近日,松江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和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招募专业服务人员,助力松江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助力一
探索打造“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人员培养体系
01学历教育
鼓励养老护理员参加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开办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大专班学习,帮助护理员提升自我和护理专业水平,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由民政推荐的学员除了能享受市级奖补政策之外,区民政局积极寻求社会资金资助,对获得毕业证书的学员给予一次性毕业奖金3000元/人。截止到目前,已有29位学员获得学历证书。
02职业培训
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了持续性、针对性和示范性的职业培训。通过给予培训补贴、交通、误工津贴等方式,鼓励养老护理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使等级证持证率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护理员4189人,其中持等级证3553人,持证率达到84.8 %。目前正在就读的初级班43人、中级班80人。
03继续教育
为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区民政局每年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针对养老机构内的管理者,区级层面邀请专家团队成员开展相关领域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涉及日常运行、运行安全、疾病控制及认知症照护等知识,机构负责人的每年度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于40学时。机构内开展全岗位全覆盖的继续教育培训。
04实训基地
会同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在区社会福利院建立上海市认知症照护基地,依托该基地开展培训,为养老服务机构认知症照护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从业人员开展认知症的评估与早期干预、照护环境、生活照护和相关案例等专业知识培训。目前,通过集中授课和送教上门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已经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开展培训11场,培训人数609人。
助力二
健全养老服务人员薪酬保障机制
构建以提升技能为重点的分级奖励机制。对在本区养老服务机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在本单位缴纳社会保险,且在一线岗位从事具体护理工作的人员,根据其持证(初级证、中级证、高级证)不同,每月分别按照上年度本市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的5%、10%、15%标准给予奖励。目前已经发放奖补400余万元。
助力三
增强养老服务人员荣誉感
倡导以职业荣誉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积极参加上海市“最美护理员”评选和首届上海市 “百佳护理员”评选活动。松江区有10名护理员获评“最美护理员”,6名护理员获首届市“百佳护理员”荣誉称号。开展了两届松江区养老服务行业评选活动,有20名护理员荣获“十佳养老护理员”称号,让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大力推动养老护理员学知识、学技能、提高养老护理员实战能力。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对优秀的养老护理人员给予表彰,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