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里的扶手都穿上“外套”了!普陀这群“巧妇”织出养老新生活!
在曹杨新村街道北岭园
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人称“北岭巧妇”
她们手中的针线
从围巾、手套、保温杯外衣
到楼道里扶手的外套
似乎万物皆可编织

在大家的眼里
她们编织的是围巾,是温暖
更是幸福生活与社区温情的
时代洪流
以兴趣为“针线”
编织社区养老新生活
作为曹杨新村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小区,社区养老与老年人服务一直是北岭园的核心工作之一。
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的活动可能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走出家门、走进社区的机会。
编织队就诞生于此。曾经有位朋友对工作人员说过:也许对老年人最好的照看,不是找人结对,而是给他找一个兴趣伙伴。一边借以兴趣消磨时光,一边也能随时查看老人是否安好。
每次的编织活动,编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只是需要这份祥和、安静的陪伴。

喜欢安静的,拿起针线,便可闲坐一下午;喜欢热闹的,手上不停,心中也不停,从家庭小事、社区实事聊到国家大事,所见所闻都有了倾诉的地方。
如果哪天有成员没有到场,少不了其他人的一通嘘寒问暖。在这个小小的屋子中,每个人都对彼此有了一份牵挂。
以互助为“针线”
编织温情邻里美丽楼组
北岭园118号美丽楼组打造之初,“楼道清理、线路整治、加装转角椅”这13个字,是居委会与居民配合清理楼道堆物和墙面广告、多方力量协同整治废弃线路与乱拉线路、楼上楼下居民相互理解和共同筹资实现的。
当这一切都完成后,冬日冰冷的扶手成为了顶楼老人上下楼的最后一道障碍。
“我们来为扶手做件外套吧”。一个不经意间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随后,编织团队用了一周的时间,从最初的线团到五颜六色的扶手“外衣”,温暖的颜色与温暖的触感,给予了楼组冬日里贴心的暖意。
以关爱为“针线”
编织人情社区和谐氛围
社区中有一类老人,他们行动不便,除了床榻,就只有能够看到窗外与电视的座椅。
他们的子女忙于工作,而孙子、孙女忙于学业,每日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家等待家人回来。这样的老人,不愁吃饱穿暖,只怕被人遗忘。
编织队的队员们,除了平时组织开展活动之外,闲暇之余也会多嘴问一句:今天有没有上门慰问的呀?
一开始社工们也觉得带陌生人上门可能不太妥当,但当成员们将亲手编织的围巾、手套给老人们穿戴上的时候,那份来自陌生人的关爱,却让这些老人切实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
从那以后,在冬日到来之前,为社区孤寡、困难老人编织御寒之物,成了编织队成员们共同的默契。
编完之后,队员们会携带几位好友,一同来到老人家中,为老人试试围巾大小,也看看老人是否安好。
一条围巾、一副手套,让社区的暖意流动了起来,一个楼组、两个楼组,编织出社区的温情大网。
在曹杨新村街道
还有许多这样特别的队伍
有的偏安一隅
让居民在兴趣与爱好中
彼此相识、结交好友
有的心系社区
作为社工们的“左膀右臂”
成为支撑起暖心社区的
一颗颗“螺丝钉”
在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过程中
将各类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成就美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