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不再遗忘”,普陀甘泉路街道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2020年10月,甘泉路街道成为上海市第二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单位,街道计划在三年内建立起完整的服务管理体系,并引入了专业社会组织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近日,甘泉路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志愿者们齐聚一堂,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筛查先行,聚焦老年认知障碍
甘泉路街道为2000多名65岁以上社区居民提供认知评估筛查,同时,专业团队通过电话回访形式与筛查中存在风险的居民进行沟通,并为其中36位居民建立了电子化档案。

科普宣教,促进环境友好化
除了认知风险筛查,街道还利用小区电子屏投放认知障碍相关的知识、举办科普衍生讲座,以“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提醒居民认知障碍需要从生活习惯入手,提早预防,从而营造良好的科普宣教氛围。至2021年底服务覆盖面达到线下27场次,470人次,线上3595人次。
在友好化营造方面,专业团队也开展了一系列友好化社区建设活动,创作的“记忆兔”作为“友好大使”送到甘泉路街道的各个居民区,作为认知障碍环境友好化的一部分,增进人们对此议题的关注。

早期干预,建立家庭支持体系
为了给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专业团队以运动为主题,为主观认知下降(SCD)或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居民开设了两个无极球干预小组,降低居民的认知衰退风险。

此外,专业团队邀请到同济医院和爱以德护理院的专家们,为有认知障碍症状或高风险相关病痛的居民家属团体,分享居家饮食照护方面的专业知识。

资源链接,筑牢社区联盟体
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各单位的积极参与与共同营造,专业团队不仅在就医方面与社区医院建立起转诊通道,畅通医疗资源链,还与多家企业及机构联合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纳入各类机构服务人员,以认知症好朋友分享会的形式,为各机构工作人员与核心志愿者们提供了3场次、37人次的认知障碍科普活动。
技能培训,提升服务专业化
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专业团队通过各类宣传招募、培训和团建活动为志愿者们进行实训赋能,一年来累计开展活动11场次,115人次参与,增强了志愿者们对志愿工作的认同感和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