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独居和困难老人怎么办?虹口区2780名“老伙伴”志愿者来了
这段时间,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处于最吃劲阶段。一些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和有困难的老人更加措手不及。家里的菜还没有囤、子女突然被封在小区不能来看望、家里吃的药没有了……这些突发的情况,都让他们焦虑、失落。在虹口区,2780名“老伙伴”志愿者克服自身困难,疫情期间竭尽努力,四处奔走帮助独居老人和有困难的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这些帮助主要包括:关心老年人身体状况,陪同防疫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核酸检测,或帮助老年人下楼采集;为独居老人配送蔬菜等,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无法亲身陪伴老人的志愿者,主动通过电话探访,关爱被封控的独居老人和有困难的老人,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老年人焦虑恐惧情绪,保证老人的身体平安和心理健康。

疫情发生后,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全面协调安排辖区内老年人服务保障工作,重点做好封控管理小区楼栋内老年人居家服务,以电话形式迅速排查80余位享受居家养护服务老人情况,确保不漏一人。重点了解独居、高龄老人等对象健康情况,提醒老人们做到防疫“三件套”和“五还要”,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不必要外出。主动询问老年人各类需求,包括看病配药、生活物资、送餐服务、消毒保洁等,依托养老顾问、居家服务员和社区志愿者及时上门对接落实。

“服务员每天一个电话来关心,志愿者也会来问我缺什么……”嘉兴路街道一封控小区内的独居老人庄阿婆说,小区被隔离封控后,自己的正常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虽然无法上门,“老伙伴”志愿者每天都会通过手机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及时配送生活物资,缓解因封控带来的生活不便,解决独居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在曲阳路街道,服务办与居委制定“特殊台账”对于特殊人群特殊关照。72岁的残疾老人汤阿姨独自居住,小区封闭管理期间,老人吃饭成了问题。核酸筛查当天,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将两餐送至居委,由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一同将热乎乎的饭餐送至她的家中,还增添了一些点心满足其口味需求。
68岁独居老人范阿姨是重度肢体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小区封闭核酸后无人照顾。经曲阳路街道工作人员沟通,联系到了日常上门服务的服务员,让她在第一时间领取特殊通行证。由志愿者引导,服务员点对点前往残疾老人家中进行照护,并在社区内做好核酸检测,保障了该老人的日常生活,也保障了社区公共安全。

四川北路街道虬江小区中有两幢六层老式公房,以老年人居多,有些老年人甚至没有手机。小区封闭管理,开展核酸检测前,居民区“老伙伴”志愿者、养老管家及居委干部们一家家上门,帮助老年人提前在健康云上登记,提前准备好“登记二维码”。没有手机的老年人,将其登记二维码录入在工作人员手机。高龄老人及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工作人员陪同医生,一起上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为保障区域内独居、高龄老人及困难老人的正常生活,虹口区积极发挥“老伙伴”志愿者的作用,关注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各街道居委干部上门看望特殊老人,为他们送上新鲜蔬菜等生活用品及药品,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若生活上有困难和需求,可打电话给“老伙伴”志愿者请求帮助,志愿者会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