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闵行区江川路街道:“一体两翼三步走”的江川模式
2019年9月,上海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三年来,各试点街镇在社区内广泛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和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老年认知障碍社区照护服务体系。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涌现出一批从事老年认知障碍社区照护的专业机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才。我们选取部分街镇的做法,供各街镇交流借鉴,共同进步。
作为第一批试点街镇,江川路街道遵循知友之家5H的核心理念(“家home、希望hope、健康health、愉悦happy、心灵heart”),采用一体两翼、分片分步的总策略,聚焦构建分级预防体系和全程管理模式,致力于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打造一个充满希望、支持身心健康、能够好好生活的友好社区,提供家门口的健康科普、筛查干预和照护支持。
江川路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由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承接,该组织是一家关注脑健康教育与风险管理的4A级社会组织,致力于为中国40岁以上人群提供家门口的认知症预防和早期干预服务。
特色亮点
01、形成“一体两翼三步走”的江川模式

根据江川路街道社区居委多、地域跨度大、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结合剪爱公益的专业优势,形成以下模式:
一体:“江川·知友之家”
两翼:体脑激活中心 + 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
三步走:一级预防治未病,即教育筛查(全民科普、友好化倡导、早期筛查) —-> 二级预防治欲病,即早期干预(为高风险及MCI人群早期非药物干预)—-> 三级预防治已病,即家庭支持(非正式照护支持及同业转介服务)
02、创建特色服务品牌
1. 静明荟|早期干预服务品牌
毗邻家庭支持中心设立社区体脑激活站,创建“静明荟”早期干预服务品牌,下沉至居委分片区开设体脑激活点,在辖区内共建设8个片区体脑激活站和11个社区体脑激活点,为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和认知症高风险人群提供家门口综合性的早期干预服务。
2. 知友之家|家庭支持服务品牌
设立江川属地家庭支持分中心,创建“知友之家”家属互助支持服务品牌,为疑似患病和已确诊的认知障碍家庭提供需求评估、家属培训、照护喘息、心理辅导、同伴互助、家庭关爱、社区支持、同业转介等服务。
主要做法
01、人的友好
1. “记忆学堂”:脑健康教育科普行动
充分挖掘和细分街道资源,通过多元路径面向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持续开展“记忆学堂”脑健康科普教育行动,如开展科普进校园、进企业、街道党建系列主题活动。发展共建友好单位30家,包括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家政服务、高校、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艺术中心、商业中心等,并授牌10家友好机构,共同举办“守护记忆·不再遗忘”公益活动,推动全民脑健康教育科普和认知障碍友好化倡导行动。
2. “江川记忆守望者”:友好志愿者体系构建
构建认知障碍友好志愿者团队“记忆守望者”IP,形成项目助理、活动助理、脑健康评估员、爱心体脑激活师、家庭支持者等多元志愿支持角色和服务体系,有利于扎根社区,深入推动友好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02、环境的友好
统一服务空间标识:江川路街道试点不仅打造了不同功能空间的服务品牌,而且在街道40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内均设立“江川路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标识牌,作为友好化倡导基地。
03、机制的友好
1. 整合专业照护服务资源,构建闭环服务
风险测评与后续服务之间初步形成“漏斗”闭环机制;在高风险人群集中的居委设立重点早期干预服务点,提高干预资源的可及度,便于主动干预;建立家庭个案管理机制,并配套提供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的养老机构和认知障碍照护日间照料中心资源,全方位构建闭环服务支持。
2. 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建立反馈优化机制
对服务对象发放问卷收集意见反馈,主要针对“活动安排、工作人员、课程效用、后续参与意愿、意见建议、心得感受”等方面展开满意度调查,依据反馈结果,对服务进行优化,以确保提供有效、有益的服务内容。通过这一机制,一方面让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参与服务改进,另一方面排摸真实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友好化行动。
项目成效
健康教育:活动125场次,参与19036人次
风险测评:5502人
早期干预:服务8113人次
家属支持:服务91家
资源链接:友好志愿者211人;友好单位:30家